有一个叫林肯的小伙子,和家人一起种地。
到了春天,他牵着牛去耕地。牛总是慢吞吞,耕地效率很低。
偶然有一天,牛变得特别快了。
林肯仔细观察,不是牛强壮了,而是牛身上有一只牛蝇,让牛浑身不舒服,只能跑起来。
这就是牛蝇定律。
通常我们把定律理解成:给牛一点刺激,牛会加速。
如果我们从牛的角度看问题,就大不一样了。抽打、撕咬,会让牛快点,但是不会持久。毕竟,耕地不是牛的本能,而是被逼成的能力。
也就是说,被动做什么,都会慢吞吞,无精打采,如果主动做什么,就神采奕奕了。
很多人一直在干活,也没有富起来,就类似于牛的情况。
图片
01
上世纪九十年代,我和村里几个熟人,一起到东莞打工。
我们在企石镇的一家电子厂,没日没夜地干,月薪拿到了三百多。
在当年,一头猪也就卖一百多。三百多的月薪不低了。
一晃就过了二三十年,和我一起打工的几个熟人,并没有富起来。
其中一个叫小志的玩伴,在东莞打工十几年,后来去了深圳龙岗,又干了十多年。他先后在五六家工厂待过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月薪也越来越高。从三百多,到了五六千。
可是小志并没有富起来。他的薪水,看起来很高,其实算起来,就是够一家人的开销。好不容易存一点,也就是在老家县城买了一套房子。
如果小志能够月薪一万,那么他富起来的概率就大多了。
问题来了,为什么小志在打工路上,没有混到月薪一万呢?为什么别人混到了月薪好几万呢?
小志有一句口头禅:“我就是给人做牛马,凭什么要那么努力?要给人创造剩余价值。”
是的,若不为了养家糊口,小志连打工都懒得去了。
当一件事变成被逼着做的事,肯定是非常难受的,没有主观能动性。久而久之,也会没有创造性,一点积极性都没有了。
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这样的状态下,人在劳作,但是如行尸走肉一样,致富是不可能的。
偶尔遇到一个奖励的机会,一次生存危机,就逼着自己状态好一点。但不会持久。
被逼着干,偶尔积极,人把牛蝇定律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图片
02
一十九世纪,一个叫狄更斯英国人,从小会唱歌。
父亲就让他到小酒馆里卖唱,可以得到他人的打赏。
狄更斯拿到打赏,内心却非常难受。
给人表演,就像被人耍猴子一样,怎么会开心呢?
狄更斯就拒绝父亲的安排。
刚刚脱离小酒馆,狄更斯的父亲因为债务问题,入狱了。迫不得已,狄更斯就去一家皮鞋店做学徒。
在皮鞋店里,狄更斯常常被老板要求,来一场表演,以此招揽顾客。搞得狄更斯很丢人。
等父亲出狱之后,狄更斯终于不要表演了,去了学堂。
读书之后,他做了报社的记者,接触到了大量的底层人,有很多的写作素材。
依靠《匹克威克外传》《雾都孤儿》等文学作品,他一举成名,成为了现实主义作家。
当然,他也赚到了很多的稿费,被很多群众点赞。
他用一生的经历,见证了自己的一句名言:“一片用奋斗换来的面包,比一桌子别人打赏的酒席更好吃得多。”
很明显,表演给人看,可以赚钱,但是一点尊严都没有,因此没有兴趣;靠自己的本事赚钱,本事就是爱好,让人积极向上,这就是有尊严的钱。
赚钱,从被动到主动,这才能让人真正富起来。
主动去做的,越做越有兴趣的事情,符合一个人的天性。事情的回报,也会成倍增加。
图片
03
你观察到了没有?同样一件事,有人做得风生水起,心满意足;有人心不在焉,恨不得逃离。
就说打工这件事,一个积极的人,可以从中学到技能,然后从普工,干到技术员,技术总监等。
一个积极的人,从销售员,慢慢变成销售大咖,掌握工厂的主要销售渠道,成为高收入群体。
有一些初中生去打工,进入服装厂,后来慢慢变成服装设计师,也不是不可能。
而那些认为自己打工,就是做牛马的人,却一直萎靡不振,到了四五十岁,对打工厌恶到了极点,只是迫于生计才待在厂里。
《财富自由》里有句话:“真正的贫穷,是以为有资产就等于有财富。”
不是去赚钱,不偷懒,就算是富起来了,而是改变自己,去主动做点什么,就能富起来。
作为普通人,想主动赚钱,也完全可以做到。
第一,研究自己,到底有什么爱好,理想目标。把工作和爱好、目标联系起来,就知道自己要找什么类型的工作了。工作也会积极起来,出类拔萃。
第二,去赚有尊严的钱,靠真本事,而不是花拳绣腿。在一个行业里扎根,你越坚持,越有成绩。那么你就会变成领头人,从而越来越有面子。
第三,放弃消极情绪,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只根据收入高低,分出了层次。任何一个工种,都有出息,关键是你要积极进取。
当你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,心情很愉快,工作状态很好,那你也会被上司欣赏,提拔的概率提升。
人,落后就要挨打,被动同样挨打。
记住,自己爱挑的担子不嫌重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